新闻资讯
NEWS择一业,终一生。不觉中,许先武在基层项目食堂大厨岗位已工作三十余年。他先后在三峡、乌东德、白鹤滩、溪洛渡水电站以及巴万高速等项目留下坚实的步伐,丰富了上万名基层职工的餐桌美食并广获好评。
印度尼西亚上西索凯抽水蓄能电站项目,是许先武转战的第一个境外项目。每天凌晨四点,天刚蒙蒙亮,固定的闹钟响起,伴随着淡青色的天空和弥漫的晨雾,许先武开启了一天的工作。
检查完食堂电器、排风罩等食堂设备,许先武拿出昨晚发好的面,开始准备职工的早餐。待另外两位师傅赶到,小小的厨房热闹了起来,揉面、抻面,伴随着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,一盘盘冒着蒸汽的面食新鲜出炉,摆上餐桌,只等职工前来就餐。
“职工喜欢吃面食,但是面食制作比较麻烦,所以我们在早餐上需要花许多时间去准备。”许先武说。食堂事务复杂繁琐,服务对象多,需求广泛,如何让职工吃到满意的饭菜,是许先武工作的重点。
在海外,食堂物资来源一直是个难题。不仅可供选择的种类少,且价格和运输成本也很高。
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食材种类少,许先武采取“一种菜多种做法”的方式来确定每天的菜单。每天晚上,他都会盘点清楚储藏库中的食材,根据存量来决定明天要做哪些菜,然后在职工生活群中发布第二天的菜单。
2022年6月,为确保签约后项目可立即启动施工生产,应业主要求,要在2022年春节前,同业主、测量工程师一起,完成三方联合检查与征地红线的复核工作。作为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第一批到达现场的人员,许先武与项目部一行人集中居住在业主临时提供的营地。项目工程沿线周围30公里,影响面涉及2个社区(相当于国内的镇),8个村庄,十多万人口。
随着外部协调工作的顺利展开,项目部与本地村民交往密切,经常受村长邀请上门做客。为了展现中国人的热情友善,在受邀做客时,许先武会带上食材和厨具,做一顿美味的中国美食,邀请村长一家一起品尝。“本地人吃了之后都觉得好吃,他们特别喜欢吃酸菜鱼、老鸭汤、酸辣鸡爪。”许先武说。之后的多次上门拜访,一顿丰盛的大餐是必不可少的,本地人吃完后都会连连竖起大拇指,表示称赞,双方关系在欢声笑语中不断拉近。
2023年7月5日,上西索凯项目常态混凝土拌合站启动施工,电站主体工程建设拉开序幕;10月20日,进水口启动施工……随着工程施工面的逐渐展开及相关人员的进场,为方便工作展开,项目迫切需要建设集中的生活办公营地。
食堂的规划建设是项目营地建设的重要部分,许先武根据项目人员数量确定了食堂的规模大小及需要的设备设施,规划设计排水通风系统,将食堂划分为储存区、切配区、烹饪区、就餐区四个部分。
建设初期,由于人手不够,许先武与另外两名装修工人一起安装设备。在安装排风罩的过程中,许先武冲锋在前,却因重物挤压导致右腿半月板损伤。
休养一段时间后,许先武又投入到了工作中。2024年3月,营地建设接近尾工,相关人员陆续搬迁入住。3月16日,食堂开始供应餐食。那天,许先武穿上洁白的厨师服,虽然腿伤还未恢复,走路不便,但并不影响他忙前忙后。
“能不能增加些面食?”
“水果种类比较少,希望能多一些其他类别。”
“希望火锅配菜丰富些……”
为了让职工吃得满意,项目食堂会定期组织召开伙食委员会,倾听大家的建议或意见。对于职工的反馈意见,只要能改善的,许先武就立马着手整改。他说:“职工食堂归根到底是为了服务职工,在条件允许范围内,我们尽可能为职工提供更好的保障。”
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润物无声,为项目正常运转提供着至关重要的保障。一年四季,一周七天,食堂都必须正常运转。与职工正常上班时间不同,食堂要在职工上班前准备好早餐,晚上要等到职工吃完晚餐、打扫卫生后才算下班,一天下来,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。“晚上下班后,基本7点多了,去镇上的车已经出发了,来不及去理发,所以我都是拿理发器推成寸头,方便省事。”许先武说。
今年是许先武在印尼的第四年,回顾几十年的工作经历,他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,就是想方设法让就餐人员满意,用家的味道征服员工的胃,用暖心的措施留住员工的心,为项目建设尽一份力。
媒体链接:http://www.hb.chinanews.com.cn/news/2024/1219/412830.html